連續三天都在石頭堆砌的古蹟中打轉,在早上看完小吳哥城後終於全部結束,午餐過後休息了一下終於可以悠閒地乘船遊湖了!
這裡是乘船碼頭
要前往洞里薩湖的越南浮村囉!
搭上遊覽洞里薩湖的小船,雨季的湖面呈現一片黃濁,好似颱風過後的土石流那種顏色,可喜的是,河面非常乾淨尚未被人類製造的垃圾汙染。
看不到盡頭的洞里薩湖
插滿各國國旗的遊船,這艘算是豪華的了。
暹粒距離洞里薩湖約有40公里,大約1小時就可到達湖區,遊覽洞里薩湖不僅可以領略到與吳哥窟不同的湖上風情,還可以乘船進入湖區,探訪當地人的生活。
洞里薩湖邊上有很多浮村,但各有不同,浮村居民大部分來自越南,還有當地的柬埔寨人,以及部分緬甸人。這裡所有的房屋、商鋪、學校、教堂......幾乎都建在尺寸不等的浮台上,隨著湖水水位的變化而浮動在湖區之中。
我們在雨季來訪,湖面一片黃濁,不知有多少泥沙混在裡面,但卻是湖上人家賴以維生的泉源,不僅靠著湖裡的魚穫維生,而且吃喝拉撒,連洗澡都在這裡解決。
導遊說這裡的旅遊業發展已經趨向成熟,居民都很清楚旅遊業是他們的"維生工具",我們進村後大可盡情拍照,並不會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影響,我們想要拍照時,亦可隨時把司機叫停,不過我們並沒有,只是靜靜觀望著村中的一切。
▲隨著旅遊的開放,洞里薩湖的居民也有了商機,這是專門為遊客搭建的平台,第一層可以吃到當地特產魚鮮,第二層平台可以登高遠眺整個浮村,導遊安排我們在此休息。
要上平台時赫然發現這裡養了不少的鱷魚,這也是村民的經濟產物,呃......有點被嚇到。
來不及長大的小鱷魚就這樣被製成標本!不過,不討喜的外表買的人應該不多吧,搞不好在海關就被沒收了。
每人送一顆椰子汁解渴
登高站在平台上可以遠眺整個浮村。
洞里薩湖的越南浮村現在已經被開發成一個有系統管理的旅遊點了。
漂亮的教堂 - 紅色屋頂配上明豔的藍色船體,有種乾淨、純潔、安詳、溫馨的感覺。可見柬埔寨人也不全都是信仰佛教或印度教的。
搭乘遊船在這湖中,可看到當地水上人家於特有的船屋上捕魚、種菜、養豬........,所有陸上設施應有盡有,舉凡醫院、加油站、學校、百貨公司、籃球場、撞球場等,別具特色。
▲水上學校,有學生在上課。
在浮村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船,大小船隻穿梭於河間,亂中有序!
▲小孩脖子上纏著一條蛇,嚇壞了我們這團的,當他要靠近休息站供遊客拍照時大家紛紛走避......嚇到腳底會發冷柳!😂😂
▲水上餐廳
▲這戶人家貼的是春聯,不知是否為華人。
▲水上佛教廟宇
洞里薩湖的便利超商
湖面的兩側都是水上居民的房舍,絕大多數都是藍色的木屋,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都靠湖水,多數家庭沒有電力,部分則自備柴油發電機,也有架設太陽能板的。
房子就跟一般陸地上的沒兩樣,只是浮在水上而已,而且可以直接把房子"划"走喔,想到哪住就划去哪住!
這些浮村會隨著水量高低而移動房子,雨季時,水量暴漲,需往岸邊遷移;旱季時,水位下降需往湖中心靠。
划船來串門子😁😁
電動和純人力的速度差很多呦!
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有兩種,一種居住在岸邊,以高腳屋為主,一種就直接住在船上。當地人架高的高腳屋就是為了適應洞里薩湖漲退潮的差異,不但如此還可以保持通風涼爽。
湖面非常乾淨,除了樹葉枝條之外沒看到瓶瓶罐罐.......等不該有的垃圾。
回到碼頭了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第一大的淡水湖,漁產豐富,不僅供應柬埔寨人食用,還可以外銷。旱季時,原本是湖泊的地區還會栽種農作物,這裡可以說是柬埔寨的『肉食倉庫』呢。洞里薩湖另一個特色就是水上人家,與其說是特色,不如說是因戰爭因素越南把他們定作難民不許其返國,而柬埔寨又不准他們登岸,只好與河爭地,久了,自然發展出一套不同生存的商業模式。
在浩瀚的天空下,有個不同的民族用著不同的方式生活著,相較之下生活在寶島台灣的我們何其幸福啊!
旅遊日期: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