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Hyacinthus)是一種迷人的春季花卉,以其繽紛的花朵和令人陶醉的香氣而受到歡迎。這種花卉在花園、室內盆栽以及切花中都表現出色。
士林官邸每年春季的鬱金香花展,除了鬱金香是主角外,以色彩鮮艷的花朵和芬芳的花香而聞名的風信子也廣受遊客歡迎。
風信子別名五彩水仙、洋水仙、時樣錦、藍鈴、海仙花、夜香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球形的鱗莖。原產於亞洲西南部、南歐的地中海東部沿岸、土耳其中南部、敘利亞西北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等地區,16 世紀才傳到歐洲。
風信子是一種相當浪漫的花朵,它的學名 Hyacinthus 來自希臘神話。相傳太陽神阿波羅和西風神澤費羅斯同時愛上了美少年雅辛托斯,不過最後雅辛托斯選擇了阿波羅,沒想到澤費羅斯由愛生恨殺了雅辛托斯,傷心欲絕的阿波羅告訴血泊中的雅辛托斯「我要刻上我愛你的痕跡」,最後沾染到雅辛托斯鮮血的草叢中,竟然長出一串串的小花,從此便以雅辛托斯之名將風信子命名。
因為這個故事,風信子的花語有「永遠的懷念」的意涵在,同時它也象徵了雅辛托斯的「重生」。
在全世界,風信子有 2000多種品種,主要的園藝品種有 130 多種,其中大致分為荷蘭種和羅馬種。前者是由荷蘭改良栽培出來的一類,每株只長出一支總花梗,體型較粗壯、花朵也較大;後者則是法國改良而成,每株可生 2~3 支花梗,體型和花朵都較細小。
風信子和鬱金香一樣會令人感覺到歐洲花卉的浪漫氣息,尤其花莖從綠叢中抽出,綻放美麗絢爛的花朵,有粉紅、藍紫、紫紅、純白等,還帶有濃郁的香氣,很受女性青睞,但因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開過花的球無法再培植,每年需在秋冬季自荷蘭進口種球,可說是僅一季的美麗。
風信子,因其花有深藍色鈴狀,於是另有一個名字,叫藍鈴。其實風信子有許多美麗的顏色,包括藍、粉、紫、紅、白、黃等。
不同顏色的風信子有各自的花語:
藍色花語是生命
白色是沉靜的愛
紫色是悲傷、憂鬱的愛
黃色是幸福美滿
風信子的花型也多樣,有單層花瓣和重瓣花型可供選擇,每種花型都有其獨特之處。
風信子習性喜陽、耐寒,適合生長在涼爽濕潤的環境和疏鬆、肥沃的砂質土中,忌積水。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陽光充足或半陰的環境來生長和開花,每天至少需能獲得6至8小時的陽光照射。
風信子全株有毒,鱗莖毒性尤強;誤食會引起胃部不適或抽筋,並有上吐下瀉之現象。
風信子的花色豐富,花型小巧可愛,是一種很重要的觀賞用花卉,不僅許多畫作和藝術品都以它當作主角,在亞洲也越來越多人喜歡。
風信子是法國路易十五世宮廷中最受喜愛的花卉之一,加上龐巴度夫人(路易十五的官方情婦)熱愛花卉,因此在宮廷中擺滿了瓷花,並噴上以真花萃取提煉而成的香水。在當時,凡爾賽宫總是瀰漫著風信子美妙的香氣,有如花神的宮殿。
風信子會散發濃郁香氣,也吸引了體型超大的蜜蜂來採蜜。
紫色風信子被認為是嫉妒的代言者,也象徵著永遠的懷念。
粉紅色風信子是傾慕與浪漫。
溫暖的黃色,一種暖心窩的感覺。
純白花朵風信子,絕美脫俗。
充滿熱情的桃紅色。
葡萄風信子又稱藍壺花屬、串鈴花、麝香蘭,是天門冬科的落葉草本植物,原產於歐亞大陸,花密集生長,玲壺形,多為藍色,也有白色栽培種,花期為春季,開花時外形像一串串葡萄。
在不同的文化中,葡萄風信子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在西方文化中,它常常被視為永恆的愛和信賴的象徵,而在東方文化中,它則象徵著感謝和回憶。
在古希臘,它被用來祭祀愛與和平的女神,而在現代,它則被廣泛應用於傳遞謝意和紀念的場合。
風信子是一種美麗而神祕的植物,它象徵著愛情、浪漫、美好和勇敢。在國內,風信子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和栽培。
風信子為世界各地廣為種植的早春觀花植物,多用於佈置花壇、花境或庭院;風信子的香氣較為濃烈,能消除室內異味,消滅空氣中的細菌,還有良好的吸附甲醛和濾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