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鬱金香以其令人驚嘆的美麗和復雜的象徵意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這些花朵起源於奧斯曼帝國,已成為愛情、友誼和表達的普遍象徵。
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使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蕩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莖。
提到鬱金香時絕大部分都會想到荷蘭,然而,鬱金香原本是生長在亞洲草原上的一種野花,在原生地波斯的名稱是「Laleh」,而當鄂圖曼帝國壯大後,隨著土耳其人來到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地區,它保留了名字的根源被稱為 「Lale」,聽起來非常像「阿拉(Allah)」,因此它在人們心中具有神聖的地位。
有著神聖象徵的它自然受到土耳其人的喜愛,因此相傳當時的鄂圖曼帝國流行在頭巾上佩戴鬱金香。16 世紀時有位歐洲外交官巴斯拜克來訪,看到許多人頭上的花朵不禁好奇詢問那是什麼花?沒想到擔任翻譯的人誤會其意思,指著說是「Tulbend」,意思是「包頭巾」。這名外交官因此誤認為花的名字並記錄著,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稱呼「 Tulip」。
不過,關於鬱金香名稱還有其他說法,有一說法是鬱金香花的形狀與土耳其頭巾的形狀相似;另一種是土耳其人認為鬱金香就像包頭巾少女一樣的美麗,無論哪種都指出土耳其人會用「Tulbend(頭巾)」暱稱它,而當異國交流遇上語言差異下就迸出了新的花名。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 L.,別名:洋荷花、草麝香。屬於百合科,是多年生球根花卉,它的花期是冬季到春季。台灣的鬱金香球莖通常都是 8-11 月從國外進口,進口之後會先放在冷藏庫低溫處理約 30-60 天,目的是打破休眠,促使發根、並可使花期較一致。
鬱金香除了可當花壇植物及盆花外,也在切花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因為在台灣適合栽種的季節很短,所以每年都從荷蘭進口許多切花,以供應消費者的需求。
由於現代的鬱金香經過長期的雜交,產生了大量不同花形花色的品種,而被分類為十五類。
鬱金香花期很長,一般有3-4星期,常見的花色有紅、黃、橙、白、紫、粉紅及各色鑲嵌、鑲邊或斑紋等色。
最佳賞花期1月至3月
鬱金香的顏色很鮮艷。有熱情奔放的紅,紅得似火;有活潑美麗的黃,黃得賽金;還有紅黃相間的橙,就好似一團火焰,在這些花兒中燃燒著,綻放著自己的美麗……
盛開的鬱金香亭亭玉立,株形挺拔、花朵大而艷麗,婀娜多姿,顯得那樣馥郁清秀、光彩奪目!
鬱金香也像牽牛花一樣,白天它舒展著花瓣,迎風起舞,等到夜間就像害羞的姑娘收攏起了花瓣。
鬱金香是世界著名的景觀花卉,很多人在一些自然旅遊景點都見過鬱金香花海,漫天遍野,各種顏色的鬱金香爭奇鬥豔,賞心悅目,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傳說
相傳有一位善良且貌美的少女同時受到三名男子的愛慕和追求;一位是驍勇的騎士以寶劍相許、一位是富商以黃金示愛,最後一位則是以皇冠相諾的王子。然而善體人意的少女不想拒絕之中任何一者,花神聽見她的心聲後便將她化為鬱金香 - 長葉為寶劍、花身為皇冠、球根為黃金,如此她便接受了每位追求者的愛意。
紅色鬱金香,生機盎然,亭亭玉立,在溫暖的春風吹拂下翩翩起舞,如同一隻鮮活的蝴蝶。
鬱金香的高雅又溫婉,歐洲人稱她 『魔幻之花』,她也有另一個稱號 - 『花中皇后』,時而氣質時而溫暖又能身處堅毅的環境,只有后冠才能與之匹配!
鬱金香盛開,綻放出迷人的風采,夢幻般的花海,浪漫醉人的綺麗色彩,隨風搖擺,散發著曼妙的優雅姿態。
萬紫千紅熱情澎湃,流連忘返眷戀徘徊,吸引無數目光的青睞,只因它就是這樣值得等待。
士林官邸每年年初及年末都會舉辦各式花展,像是鬱金香展、玫瑰花展、蝴蝶蘭展、菊展…等,而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菊展和鬱金香展,利用花卉搭配上園區造景,打造出色彩繽紛的展場,再加上交通便利,搭捷運即能前往,因而總能吸引滿滿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