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荷花池畔旁,開滿一樹的黃果垂榕,令我驚豔!
黃果垂榕,又稱白榕,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20餘公尺,原產地印度。垂榕樹冠極寬,是常見的公園、校園遮蔭樹。
垂榕因其自然分枝多,枝軟如柳而成下垂狀,故名「垂榕」。另因其平滑的樹幹是灰白色的,又名「白榕」。與榕樹相比,垂榕的葉片為卵狀橢圓形,葉基圓鈍形,頂端尾尖,葉緣微波狀。垂榕除枝幹可向四周擴散外,亦常自枝幹垂下多數氣根,可生長粗壯,宛如樹幹,使得樹冠範圍更形擴大,如墾丁森林遊樂區內的垂榕奇觀即為本種,在印度甚至有樹冠寬度廣達一公里者。鳥雀喜食。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及高壓法,春秋最為合適。
黃果垂榕稱為黃果,至於熟果呈現什麼顏色,由於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不知。枝幹粗壯,小枝橫生,略呈下垂狀。
結實累累的黃果垂榕,乍看之下超像柿子,也像小時候常吃的鳥梨ㄚ。😝
果實:隱花果,直徑約1.5cm,成熟為黃色。
葉:呈橢圓形,長5-11cm,先端有尾尖,革質,深綠色,側脈多且細而平行。
花:隱頭花序(隱花果)單生或成對,腋生,無柄,球形,徑 0.4~0.5 公分,黃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徑 約 1.5 公分,雄花、雌花及蟲癭花混生於同一花序內;花被片 3~4 枚,長橢圓形,先端鈍,雄花有雄蕊 1 枚,花絲細長;蟲癭花有柄,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近似側生,短;柱頭膨大;雌花無柄,子房卵形,光滑,花柱長,近似側生,柱頭長。
黃果垂榕為鵝鑾鼻半島中常見之白榕 (又稱垂榕) 的變種,二者的主要差別在於黃果垂榕的隱花果成熟為黃色,而白榕果熟為紅色。
黃果垂榕小檔案
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別名:白榕
原產地:印度。
分佈:栽培。
用途:
1.觀賞:常被栽培為觀賞樹。
2.藥用:性味:氣根、樹皮、葉芽、果實:淡、溫、平。 效用:氣根、樹皮、葉芽、果實:清熱解毒,袪風,涼血,滋陰潤肺,發表疹,催乳。治風濕麻木,鼻出血。
具有下垂的大氣根,常深入地下,形成許多支柱的樹幹。
滿樹橘色的果實相當漂亮。
果實雖然細小,約只1.5公分,卻為雀鳥提供豐富食糧,是適合本地栽種的樹木。
植物園綠蔭密佈,這些看似一年常綠的樹木,隨著季節變換,樹的景觀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黃果垂榕位置就在荷花池畔廣場旁。
植物園是日治時代研究植物的重要場所,占地約8公頃,保留了當時從臺灣、日本、中國、東南亞引進來的試驗研究植物種,至今園區內的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蒐羅之植物多達約2000種。
拍攝日期:2024.05.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