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迺韓國的傳統市場~
2019年3月初還是春寒料峭時,第三次走釜山路線玩,在下榻旅館附近發現了傳統菜市場,想說去看看跟我們的有什麼不同。第二天早早就起床然後一個人就勇闖這個從沒去過的「神秘」地方。😁
經過幾條巷口,然後走過對面就是市場入口了。
由於去得早,買菜的婆婆媽媽們還是稀稀落落的,無法體會摩肩擦踵的熱鬧擁擠景象。
市場看起來算寬敞乾淨,而且也沒什麼怪味。
這幾攤是韓國菜的靈魂:小魚乾!平常我們吃的湯鍋,大部份都用小魚乾做湯頭,是韓國菜不可或缺的材料。
這些海鮮乾貨,看起來跟台灣的差不多,但是,種類卻比台灣的多得太多了。
這些炸好的海鮮類是韓國本地產的魚類,不知味道如何就是了。。
這些貝殼類好大顆喔,在我們傳統市場還沒看過。
這些是章魚嗎?🤔
韓國市場的肉類都是分類好冷藏的,沒有溫體現場剁的,看起來就比較乾淨衞生,新鮮度應該也比較高。
再來就是蔬菜區了。
韓國的青蔥都好粗壯,一支就抵過我們的好幾支了。
韓國菜頭的皮有白有綠,在台灣倒是很少見。
高麗菜一顆約台幣50元其實算很便宜了。
哇....看到這些生菜馬上就想到韓國生菜包烤肉了,紫蘇葉、芝麻葉…包上剛烤好的豬五花,配上泡菜、蒜片和洋蔥,那美妙的滋味啊,光想像到那個畫面就「垂涎欲滴三尺長」了。🤤
這些都是在台灣沒看過的菜。🐞🦆
番薯的價格就比台灣的貴。
這個市場就是純粹的傳統市場,好像沒看到賣小吃的,或許是太早來的關係吧!
來這裡逛一圈,大概就知道韓國人的餐桌上,最常出現的是甚麼;平常愛吃的前菜,原來種類可以這麼多;有一些食材雖然跟我們一樣,長得卻不一樣。
傳統菜市場即使地板沒有商場的乾淨、貨品包裝看起來簡簡陋陋,卻是最貼近韓國氣息、也是最能帶我們走進韓國人日常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