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祐宮興建於1753年,距今已有270年的歷史,主要信奉的是黑面媽祖,在臺灣的信仰中,是一位很普遍的神明。今年是疫情後恢復正常生活型態年,中斷4年的阿波舞表演於今年重新舉辦,先登場的則是來自高雄內門也是同樣供奉媽祖的順賢宮的宋江陣。
宋江陣是南部地區廟會最常見,也是陣容最龐大的表演隊伍。就字義而言,宋江陣是模仿古典小說《水滸傳》一書人物所扮演的陣頭,「宋江陣」名稱的由來,可回溯自以武打為主的「宋江戲」。宋江陣目前已是臺灣特有的民俗文化技藝,是廟會中最常見到的民俗藝陣。以南部最盛行、分佈最多的是臺南市,其次是高雄市、屏東縣。
高雄內門宋江陣源於羅漢門迓佛祖遶境隨行護駕陣頭,迄今已有2百多年歷史,成員皆由當地居民組成,長期系統性地記錄保存與傳習相關陣法,展現其自發性與草根力量。宋江陣由強身、保衛、團結鄉里的組織,轉變為歲時娛神的宗教活動,進而成為知名的民俗技藝表演,是臺灣數十年來社會與政治環境變遷的縮影。今日的內門宋江陣既扮演藝陣傳承創新的重要平台,更是臺灣藝陣文化觀光最重要的代表活動。
內門順賢宮與內門紫竹寺、內門南海紫竹寺同為內門地區傳承宋江陣文化的重要據點,隨著所培養的陣頭代表臺灣出國進行文化交流,也成為行銷臺灣文化的生力軍。順賢宮結合宗教信仰與民間藝陣技藝的宋江陣,向來由廟方經費支持,並有固定的場所與時間團練,有別於一般因廟會需要而運作的臨時性組織,因此有「不謝館的宋江陣」之稱。
高雄市內門區素有「臺灣藝陣之鄉」的美名,順賢宮遷入內門區後,於2001年成立「順賢宮宋江陣」(後來正式登記為順賢宮宋江文化技藝團),傳承臺灣宋江陣文化責任,並以廟宇虎邊前殿供奉田都元帥的「田都元帥殿」為基地。田都元帥俗稱「戲神」或「宋江爺」,是傳統戲班祖師爺,相傳為宋江陣守護神,在臺灣凡有附屬宋江陣組織的廟宇,均設田都元帥殿「宋江館」。內門區共有數十個藝陣,宋江陣也多達20多隊,平日宋江陣多配合神明聖誕、廟會遶境才開館,結束後就謝館,順賢宮爲將宋江陣文化發揚光大,供奉田都元帥全年不謝館,兵器即擺放在神龕兩旁,練習時需焚香禮拜田都元帥後才能出陣,以示尊崇並祈求操演團練平安。
宋江陣的表演主要以陣式變化及武術表演為主。陣式的次序大略有:開四門、跳中村、龍捲水、蜈蚣陣、黃蜂結巢、黃蜂出巢、拳術兵器單練及對練、八卦陣等,上列陣形中以「八卦陣」最重要,除娛樂群眾外,可驅邪鎮妖,保境安民。武術種類主要是白鶴拳、太祖拳。
宋江陣的樂器主要以鼓、鑼、鈸為主。鼓是「宋江鼓」背掛於胸前一面行走一面擊打,亦有使用獅鼓者。
宋江陣表演所用的兵器,主要有頭旗、雙斧、齊眉棍、盾牌及刀、撻刀、單刀(宮刀)、鉤鐮刀、木耙、鐵叉、雙刀、雙鐧、關刀、鐵尺、雨傘……等。兵器操演時均貼上「平安符」以防失手傷人,更有於武器對打表演前將武器「淨香」者,防失誤傷人或被對手兵器所誤傷。
禮俗禁忌
1.排演或圍圈時外人不可進入,動物也禁止。
2.有喪事者禁止參與。
3.演出中禁抽煙吃檳榔。
4.遇廟拜廟,遇陣會陣。
今年很有眼福,先是5月3日在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祭,由台南大學與成功武館兩隊所表演的宋江陣,接著又在這裡欣賞到各有不同風格的精彩表演,哇,真是眼界大開了。
▲這種兵器叫 - 撻刀(還以為是關刀呢)😆
年紀小小卻架式十足
雙刀武術
宋江陣的兵器對打 - 「木耙對盾牌」
每個人都像身懷絕技般,拳腳俐落打得虎虎生風,真好看。
這應該是猴拳吧?
似白鶴棲息時單腿獨立之姿態。鶴拳之根本在於丹田功,不管是踢腳、出拳,都是全身提勁一氣呵成。
今年為松山慈祐宮建宮270週年,在後疫情解封時期,久違的國境開放,廟方安排了一系列精采的慶典,慶祝活動包含5月12日 (農曆3月23日)於正殿舉行媽祖誕辰三獻大典,5月13日邀請睽違4年再次來台於廟前廣場登場的「東京高圓寺阿波舞公演」和內門順賢宮的宋江陣,及5月14日至5月15日之十三街庄遶境,11月4日則會邀請氣勢磅礡的日本愛媛縣松山市撞轎活動,哇....好期待喔。
拍攝日期:202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