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花博這裡的風鈴木花開了,第二天就趕緊搭捷運來探個究竟,剛好是個暖暖陽光有如夏日般的好天氣,真是太棒了!
一走出捷運站就被她鮮艷的花吸引住......
時序入冬,忽冷忽熱的天氣令人難以招架!今年由於暖冬的關係,風鈴木也迫不及待地提早開了,記得5月初才去台灣戲曲中心拍洋紅風鈴木的說,雖然只是拍到它的尾巴,這回..也提早得太多了吧!🤔
這兩天氣溫又驟降,台灣正籠罩在東北季風淒冷的氛圍,綠意盎然的植栽也耐不住寒氣而憔悴,然而喬木界紫葳科的紅花風鈴木卻選在此時逆勢盛開。
紅花風鈴木是紫葳科(Bignoniaceae)風鈴木屬(Tabebuia)的落葉喬木,約在每年的1至2月先開花後長葉,花朵宛如風鈴成串掛在樹梢上隨風搖曳,夏日長葉並結成長形果莢,夏秋之際枝繁葉茂,冬季葉落盡僅剩枝枒。
台灣常見的風鈴木屬植物除了紅花風鈴木,還有黃花風鈴木及洋紅風鈴木,花期都在春季,花的型態很類似,但顏色不同,黃花風鈴木的花黃色,易與其他兩種分別,但洋紅風鈴木及紅花風鈴木的花色都屬紅色系列,較不易分辨。
紅花風鈴木與洋紅風鈴木的型態相似容易使人混淆,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特別提供一個小撇步供市民朋友辨認,紅花風鈴木花色桃紅豔麗,葉片邊緣有鋸齒,開花時葉片落盡;洋紅風鈴木則是淡淡粉紅的花色,葉片全緣無鋸齒,樹葉在開花時也不會全數掉落。
紫紅色系風鈴木是常見的道路及公園景觀樹種,在綻放時,點綴著城市景觀,嬌艷的花朵獨展姿態,高掛樹梢宛如紫紅色棉花糖般,深獲大眾喜愛。
風鈴木性喜高溫濕潤,生性強健,成長速度慢。耐熱耐旱不耐寒,在台灣中南部生育良好;北部冬季濕冷,易受寒害。在花期開花前如保持乾旱,會促進開花花量,遇冬季連續雨天潮濕,則當年度花量明顯減少,另外,老枝條也較容易開花,新成枝條要經一、二年才會有較多的花量。
風鈴木和洋紅風鈴木最大的區別為風鈴木為落葉喬木,開花時葉片全無,洋紅風鈴木為常綠喬木,開花時葉片也不會全數掉落。
終於搞懂了,這棵花色粉紅,葉片還在的就是洋紅風鈴木。
位置就在玉門街護國禪寺和圓山地藏庵對面的人行道上。
藍藍天空,粉紅泡泡,既夢幻又浪漫~
雖然樹身單薄但是卻開得極為美麗。
紅花風鈴木盛開不輸櫻花美景喔。
遠遠望去,還以為是櫻花呢,真是漂亮。近看便知花瓣有多大朵,重點是這花絲毫不遜色於櫻花啊。
樹上開滿桃紅花朵,宛如掛滿一顆顆的草莓棉花糖,成為浪漫又可愛的畫面之一。
紅花風鈴木為何名字會取得如此令人著迷呢,令人好奇啊,是花形像風鈴的模樣才得名的吧?風一吹,似有風鈴聲由遠及近,悠揚飄蕩在耳邊,徘徊不去。
雖然只有區區的4~5棵在開花,且還是小小棵,跟中南部美到不行的規模比,實在是很小兒科,但對台北人來說,也已經是小確幸了啦,無魚蝦嘛好,即便是路過也能感受到些許的浪漫氛圍。
拍攝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