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賓號郵輪停靠西貢碼頭後,下龍灣海上活動也全部結束,我們隨即驅車前往下龍歌劇院要來欣賞水上木偶戲。
下了遊覽車後,大家跟著導遊阿英直接走進劇院裡面,自己找位置坐,我們進場時間比較早,想坐哪裡隨你挑。
說到越南的水上木偶劇的歷史得從一千年以前說起,當時河內地區因為紅河每年河水氾濫,賴以農業、漁業為生的居民只要遇到氾濫期,生活總大受影響,沒辦法工作的日子顯得無趣至極;於是有人開始拿著小木頭在水中玩耍,當稻田被淹的時候,農民們便在水中搭棚,村民們站在齊腰深的水中,看農民們拿著木偶在水面上表演,並用大而長的木棒支撐木偶,讓木偶們看似在水面上移動,而木偶師則隱藏在屏風後面進行操作,也是那時候人們少數的娛樂活動之一。
後來演變成在河裡築棚,利用竹子、繩子控制木偶的肢體動作,讓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搭配樂團、燈光、煙花、火炬等,演出生動,被譽為「越南農田的靈魂」。
經過時代的變遷,在技術上不斷精進,成為一種民間流行的藝術表演,水上木偶的發展在18世紀時達到高峰,但到19世紀中後期,法國入侵越南時,水上木偶曾一度衰落。
到1945年以後,水上木偶戲在北越漸見復興。到現在,它受到社會上的重視,河內大學影劇學系更於2007年將之列入正式課程,現在已是獲得越南國家文化部認可的傳統文化演出。
而目前較為著名的水上木偶表演機構,則有河內的昇龍劇院、下龍灣的下龍歌劇院及胡志明市的金龍水上木偶劇院。
水上木偶劇從北越到南越都有,除了劇場可見,博物館裡也常見類似的表演,聽不懂越南話也無妨,因為從木偶的動作就能了解故事內容,水上木偶的劇目以農村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主,如牧童吹笛、犁田插秧、釣魚捕魚、仙女舞、四獸舞等。例如牧童吹笛放牛、插秧、釣青蛙、打狐狸捕鴨、捕魚、光榮祭祖、龍舞、獅舞、鳳凰舞、黎王還劍、孩童戲水、賽船、猛獅爭球、仙女舞、四獸舞(龍獅龜鳳)等等。
到了現在,由於國際交流上的需要,亦增設外國故事作為劇目題材,例如安徒生童話“夜鶯”、“小錫兵”、“醜小鴨”、“美人魚”,以及“白雪公主”、“阿拉丁神燈”等等。木偶們豐富的肢體語言,都是來自竹簾後、整場戲半身「浸泡」在水裡的幕後工作人員,當謝幕時,他們並排從水池中起身道謝,獲得來自國內外旅客滿堂彩。
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越南年輕人對於傳承這項傳統技藝的熱情不如以往,加上收入不豐吸引力相對有限,水上木偶戲的傳承也面臨斷層危機。
在開演前,導遊阿英事先告訴大家,看完全場而沒睡著的人非常厲害。😁
燈光一暗後,坐在舞台兩側的樂師便開始演奏古老的越南音樂,水上木偶戲的全部音樂與人聲全都是現場即席表演。
這些樂師一邊演奏這些傳統樂器,一邊配合木偶演出加上口白,聲音輕飄飄的,像捏緊喉嚨在唱歌說話,而且全是越南語,也沒有字幕,難怪導遊阿英會提醒大家別睡著。
水上木偶戲演出前,會先在一個約一公尺深的混濁水池(以隱藏水中的操作機關)築起一座水亭,上面掛有裝飾物品,亭的屋檐上垂下竹簾,兩旁有草木布景。操偶師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裏,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
雖然水上木偶戲沒有什麼劇情,但會加入一些聲光特效,像這條金龍一出現就開始吐火噴煙,讓觀眾傳來陣陣驚呼。
吐完了火龍,一條金龍和一條紅龍開始互相噴水,接著雙龍搶珠,還會在空中飛騰,這全靠竹簾後操偶師的功力。
好險搶到前面幾排的位置,雖然燈光暗,利用運動格式拍攝,效果還算可以。說真的又要看表演,又要拍照,其實是忙到沒機會打瞌睡啦。
雖然沒聽懂半句,光看那些木偶在水裡翻攪、熱鬧的聲光效果及配音者生動的口白表演,其實還蠻好看呢。
整場45分鐘的表演分成好幾幕,每一幕平均約五、六分鐘,每一小段表演劇情並不連貫,只是單純呈現操偶技巧,以及越南農村、漁村生活,不過,光是聽熱鬧滾滾的音樂,也是很有趣啦。
水上木偶劇大都在描寫描述越南的農夫在辛勤的耕作與收成後,如何去享受農暇的情趣,也有一些民俗活動如舞獅、仙女舞蹈、鳳凰舞等。
從這些劇目的內容,多少可以看出越南人民重視本土的藝術特質以及歷史文化的態度,木偶在操偶師掌控下及配音員惟妙惟肖的口白中,展現出樂天及恢諧的一面。
由於水上木偶戲是越南傳統藝文表演,迄今已上千年歷史。藝師隱身竹簾後面、站在水中舞弄木偶無論晴雨寒暑,遇寒流就先喝魚露或吃生薑再上場,據說就不怕冷,宛如「神護體」。
敲鑼打鼓
水牛犁田要耕種了
其實即使聽不懂越語,也可以欣賞這樣的演出,因為從木偶的動作就能大致了解故事內容,這都應該歸功於操偶師的努力。
木偶在水上可以活靈活現演出漁夫捕魚、捉狐狸、鳳求凰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場面,非常具有特色和可看性,場面很熱鬧。
演員謝幕,下半身都泡在水裡,不清鬆喔!
整場表演結束後,這八位操偶師從竹簾後方走出來,作揖感謝觀眾支持,全場觀眾在欣賞了越南傳統文化國寶戲劇後,亦報以如雷掌聲。
欣賞完水上木偶劇,已經華燈初上,該吃晚餐了!下龍灣的所有行程也全部結束了,明天就要拉拔到寧平的陸龍灣搭小舟遊長安生態保護區啦。
旅遊日期 :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