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羅馬式聖堂
桂山洞聖堂位於韓國大邱市中區,是天主教大邱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建於1902年,是韓國最古老的哥德式建築之一。教堂以其紅磚外牆和高聳的尖塔而聞名。內部裝飾有彩色玻璃窗和壁畫,描繪了聖經故事。桂山聖堂是韓國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也是天主教徒的重要朝聖地。
桂山洞聖堂是 1886 年,由在大邱地區傳教的羅伯神父( Robert,A.P. 1853∼1922 ),購入現今聖堂所在地並建立的。1899年時,為韓式的木造十字型建築。
聖堂的平面圖採拉丁十字架型 ,由中心的正殿與兩邊的翼廊所構成。這種平面構造使得不管是在建築外部或是內部空間,都可以很清楚看見聖堂。建築整體是屬於厚重的羅馬式建築,但另外加入尖塔與花窗玻璃等哥德式建築要素點綴。
此處不僅是天主教徒禱告、彌撒的人氣首選地,1950年韓國前總統 朴正熙的婚禮也選在此舉辦,李敏鎬主演的超夯韓劇《 The King永遠的主君 》也來此取景拍攝,是許多粉絲必訪、必拍的追星景點。每年春暖花開之際,一旁的櫻花樹盛開變成粉嫩的夢幻氛圍,讓人拍到不要不要的。
教堂前面豎立著耶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
比較特別的是,大邱首座天主教聖堂桂山洞聖堂,與大邱首座基督教禮拜堂大邱第一教會,僅隔了一條路彼此相對。由此可知,大邱的桂山洞、東山洞一帶,超越教派的侷限,為大邱基督宗教的歷史發祥地。據說桂山洞聖堂在選址時,曾苦惱要在西側青蘿坡還是現址興建,最後是在年長信徒的請託下,才定於現址。原本的桂山洞聖堂是與聖公會江華聖堂類似的韓屋式建築,但因火災之故,於1901年全部付之一炬。而後重建為如今的歌德式建築,為慶尚道第一座西洋式聖堂,目前由文化財廳管理。
桂山洞聖堂與南區大明洞的加爾默羅修女院、大韓聖功會首爾主教座聖堂皆為市區少數會實際敲鐘之處。因此於上午6點、正午12點、下午6點的三鐘時間,都能聽到聖堂的鐘聲,給人彷彿置身歐洲的錯覺。
這棵形狀很奇特的老松樹也是熱門打卡區。
告解室
羅伯神父雕像
拍個團體照到此一遊。😆
越過馬路,三一運動路(3.1운동길)是通往青蘿之丘的主要通道之一。
由90個階梯組成的它,在三一運動時,幫助抵抗學生躲過日本人的監視,成功前往市中心集合,因此被賦予了今日的歷史意義,透過兩旁的黑白照片,可以見見這段充滿碰撞的過往⋯⋯
青蘿意指青色藤蔓,因為這座小山丘上的房子外觀爬滿了藤蔓,故稱這一區為青蘿之丘。青蘿之丘是大邱基督教紮根發展之地,這裡有三位美國傳教士故居,現在都成為博物館使用。
位於青蘿之丘之中的傳教士住宅,是在大邱新第一教會左側區域,由三棟美國傳教士故居改建的是醫療博物館、宣教博物館、教育歷史博物館,每一棟紅磚砌成的歐式風格老宅,搭配大量的植栽讓人漫步於此獲得短暫的寧靜感。在 Switzer 住宅旁還有百年小鐘塔以及大邱第一顆蘋果樹的種植地,成就韓國蘋果之鄉。
此處帶有濃濃異國氛圍感的緣故,也吸引眾多韓劇來此拍攝,包括張根碩和潤娥主演的《愛情雨》便能看見其蹤跡。有時間不妨規劃來這裡散策走走。
宣教博物館保留當時傳教士建造的歐式風格。
綠意盎然的樹籬,環繞著磚造小屋,沿著小徑前進,讓人彷彿走進歐洲小鎮。
從桂山聖堂望向馬路對岸就能看見聳立在半山腰的「大邱第一教會」,因信徒日益增加,故而在1933年新建教堂新館。
第一教會(대구제일교회)初建於 1908 年,是當時慶北地帶第一間基督教會,是一座建造了結合韓國傳統樣式與西方哥德式的新教堂,不過據說建好沒多久就被毀了。如今看到的教則是於1933年用信徒的捐款與中央教會的愛心款重新建造的教堂,並改名為第一教會。之後1937年李主列又加建了高33m的鐘塔,1969年內部整修,1981年在建築物後方增建了515.7m²(156坪)的禮拜堂。
作為大邱眾多教會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第一教會,對於大邱的基督教無疑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是大邱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物之一,整體樣式為平面南北向的正四方型,正面中央有玄關,右邊建有簡潔的哥德式鐘塔,1樓為辦公室、幼稚園、青少年禮拜室,2樓全部用作禮拜室,可惜的是去了2次都沒有碰上對外開放,無緣進去一探究竟。
第一教會的教堂外觀非常雄偉壯觀,讓人仰之彌堅望之有崇敬的感覺。
窗花上嵌上了聖經上的人物
很有歐洲城堡的樣子......
旅遊日期: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