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1.JPG

 巴戎寺 (Bayon Temple), 也被譯為巴揚寺,意為「美麗的塔」。    位於大吳哥城的正中心,跟其他吳哥的廟宇一樣,它的中心屹立著一座特別高的佛塔,象徵著宇宙的中心。 

巴戎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為當時之國廟,也稱巴揚寺。建於公元 1219 年,以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為四十九座高塔組成的塔林,49 座四面佛加上城門上的 5 座,總共是 54 座。每一座都是四面佛,四個面分別代表慈、悲、喜、舍。距離暹粒市區約 9 km,距離南城門約 1.5 km,通常旅客拜訪巴戎寺,都會由南城門進入,在路線安排上會比較順暢。

巴戎寺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吳哥最後的一座國廟,也是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國廟,故雕刻以佛教佛像為主,是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所建造。日本旅客最喜歡這座廟,目前它的團隊也是日本負責。

過去,巴戎寺曾經金碧輝煌,顏色不同現今這樣灰濛濛的。周達觀在真臘風土紀中曾記載 – “當國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餘座。石屋百餘間,東向金橋一所。金獅子二枚,列於橋之左右。金佛八身,列於石屋之下"。周達官當時看得的巴戎廟是金色的,很可能當時有一層金箔鋪蓋在建築物上,但現今金箔都已經不存在了。

0004.png

這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雕像,目前收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Musee Guimet),導遊在解說時說吳哥窟很多的雕像都被盜賣而流落在世界各地。

002.JPG

003.jpg

據說每一尊面容都各自以不同的面相俯瞰四面八方的參拜者,穿梭在這些巨大又古老的四面佛塔中,很像是電影中來尋寶的,有種不真實感。

44118600_555812294878624_2289855955527008256-1_n.jpg

004.JPG

走到巴戎寺最上方的平台上,宛如置身於四面佛的迷宮中,四周的高聳佛臉石雕目前共有 37 座,幾乎每一座的四面都雕有佛臉。

005.JPG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從外觀上看,巴戎廟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最高處是一座塗金的圓形寶塔,它建在兩層空心的台基之上。巴戎寺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迴廊壁畫十分豐富,從王宮征戰到市民生活應有盡有。

005-1.png

006.JPG

007.JPG

007-1.JPG

008.JPG

巴戎寺內的許多樑柱和門楣之上,也雕刻著各種資態優雅、形貌各異的仙女像,頗值得漫步留連、細細品味。

009.JPG

010.png

巴戎寺的浮雕共有一千兩百公尺長,生動地刻畫了一萬一千個人物,描刻吳哥王朝歷史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景、戰爭的情況以及國王出巡的情景等。雖經過八百年的風化,至今仍栩栩如生。

011.png

▲這是宋朝軍隊,蓄鬍束髮、身穿盔甲、手拿盾牌長矛,與當時柬埔寨聯軍一起於 1177 年間對抗占婆 (越南南部) 的行軍畫面。

011-1.png

▲高棉的部隊則光腳赤身就上場打戰,大象是東南亞都會使用的作戰武器之一。當時戰象的威力可說近乎無敵,過去波斯與印度也都使用這種武器作戰。當時高棉與宋朝聯軍出征時,闍耶跋摩七世則坐在戰象上指揮大部隊。

011-2.png

▲這是宋朝軍隊,蓄鬍束髮、身穿盔甲、手拿盾牌長矛,與當時柬埔寨聯軍一起於 1177 年間對抗占婆 (越南南部) 的行軍畫面。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這尊『國王的微笑』為大眾公認氣質最慈善,最多人留影合照,保存亦完整者,也就是說…他最受歡迎啦,記得要拍照打卡呦!

018-1.png
吳哥王朝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是一位極為虔誠的佛教徒,他擴建了吳哥城(Angkor Thom), 為紀念父母親分別建造了聖劍寺(Preah Khan)和塔普倫寺(Ta Prohm),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Bayon)。後來遷都金邊後,吳哥城便逐漸勢微荒廢,直到1861年時,才由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重新發現,他將所見記錄在《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中,巴戎寺才曙光重現逐漸為世人所注目。

P1420386.JPG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寺,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時強時弱地探照,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被世人稱為「高棉的微笑」。

 

旅遊日期:2018-09-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