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1-1

呼~~連續下了一天半惱人的雨終於停了,心情頓時也輕鬆了起來.........下午行程是「大吳哥城」,小巴士開到「南城門」附近就停下來讓大家拍照。

“吳哥”一詞解作城市或都城,而“通”一字則解作“大”,全名有“大城市”的意思,因而被人稱為“大吳哥城”。

大吳哥城佔地近 9 平方公里,是國王 Jayavarman VII 所建的國都,也是吳哥文明光輝時代結束前的最後國都。據元朝使節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所形容,十三世紀末年的大吳哥城到處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較當時元朝的城市也毫不遜色。

大吳哥城共有五道城門,門上四面皆刻有佛像,門外兩旁是長長的一排石像,本身已是著名的景點。大吳哥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較著名的有巴戎寺(Bayon Temple)、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瘋王台(Leper King Terrace)、Phimeanakas 和 Baphuon 等。

在進入都城前,遠遠地就會看到高達7公尺南城門,石雕上頭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無時無刻送暖關注你的意思。

擁有23公尺高的觀世音菩薩四面佛塔,其高8公尺、寬3公尺的護城牆,則是因為受到西元1177年、占婆軍隊入侵教訓之後,故以堅固的樣式所建造,橋側欄杆則為以史詩為主題的「乳海翻騰」(左天神、右阿修羅)。一般遊吳哥城通常都選由南門進入。但在古時,因吳哥所有的寺宇門大多面向東,因此東方才是正門。

001

002

入口前的護城河,橋上兩旁雕的欄杆就是以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故事為背景打造,印度教三大史詩之一的神話故事,可以在大吳哥的四個城門,小吳哥迴廊的壁雕等地出現。

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是一篇印度教創世神話故事……
印度教的宇宙是以眾神居住的須彌山(Mountain Meru)為中心,山下則是人類居住的地方,四周則是由宇宙海 / 乳海(Ocean of Milk)所包圍。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故事所講的是宇宙創始之初,須彌山(Mountain Meru)下的宇宙海/乳海(Ocean of Milk)埋藏著長生不老的甘露,善神與阿修羅決定合作攪拌宇宙海,以取得甘露。毗濕奴化成靈龜頂著須彌山作支點,破壞神Siva(濕婆)則是站在山頂指揮著眾神,巨蛇Naga當作攪動乳海的繩子,92個阿修羅(凸眼頭戴冠毛頭盔)拉著巨蛇Naga的頭,88個善神(杏眼頭戴圓錐型頭飾)拉著巨蛇的尾,以輪流拔動巨蛇身體方式轉動須彌山一千年。

003

這是面對城門右邊的護城河景觀還滿漂亮的。

004

005

006

與大吳哥城相同,左方是天神,右方是阿修羅,各54尊,各拉著一條相傳住在洞里薩湖湖底的七頭蛇神那伽(Naga)。

007

008

面對城門左邊是代表善的神,右邊是代表惡的阿修羅。惡神阿修羅有圓凸的眼睛,戴著有冠毛的頭盔。 還有...  很多頭像已不知流落何方了。

009

010

「南城門」是由印尼負責修復,所以比較完善,很多顏色新舊不一的雕像,表情有點無奈,看起來滿有趣的。

011

左邊的天神則是杏眼圓睜,戴圓錐型的頭飾。神魔合力 互相拉扯,握著巨蛇翻騰乳海。

012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013

P1420317

南城門頂部是四面佛巨塔的建築形式。大門兩側的巨大支撐柱,是以象鼻握住蓮花的石雕三頭象,此三頭象是天神Indra(雷雨之神)的坐騎(Airavata)。而由城門兩側延伸而出的城牆,據說以堅硬的紅土築成,高8公尺,寬達12公尺,當時的衛兵可騎馬或騎著大象在城牆上巡邏。

014

▲要進城囉~

南城門是一個值得稍作停留拍照的地方。跟團到吳哥旅遊,這裡通常都會列入行程之一,然後可以徒步走進城門,體驗一下當初周達官進城時的感受。

 

旅遊日期:2018-09-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