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本宮殿位於巴戎寺的北面,在大吳哥城(Angkor Thom)的西北區域。於十一世紀中葉1060年為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所興建,是一座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國王廟。
此遺址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遺留下來的國廟建築群之一,是當時柬國境內面積最大,高度最高的神廟,據考古學家估計塔高 50 公尺。據周達觀著的《真臘風土記》中記載『比金塔更高,望之鬱然』,這座神殿山比巴戎廟(Bayon)還高。
由於巴本宮所在位置是沙質地形,在1950年代幾近倒塌,1960年代由法國考古學家開始修復的工作,但1970年時這個修復工作受到柬埔寨內戰的影響,考古學家紛紛撤離,修復工作因而停止,直到1995年由法國考古學家為首又展開修復的工作,因為巴本宮的地基不穩,修復工作的方法是將巴本宮全部拆開解體,將地基鞏固後再行原地重建的方式,重組30多萬塊的岩石,在當時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拼圖,直到2011年中這個工作才告一段落,巴本宮也重新對外開放參觀。
巴本宮較特別的是要到宮殿時,必需通過一道長長的陸橋。旁邊還堆放著一些石頭,每顆石頭都會有編號,待修復時再放回原來位置。
終於爬上巴本宮殿了。
辛苦的登上巴本宮,但居高臨下,視野寬闊的感覺還真是不賴!
中央聖殿
由下往上看好像是通往天國的階梯。
階梯是有點高度,所幸現在都有做比較好走的階梯給觀光客們,不然腳真的會發抖柳!參觀巴本宮在穿著上是有些限制的,不能穿無袖的服裝,褲子也得要長過膝蓋才行,想要上去的朋友就得遵守人家的規定喲。
堆放在地上的石頭都有編號,等待被復原到原先的位置上。石頭上的洞,是當初為了搬運而鑿的,以方便運送,石頭是從荔枝山取得,除了用大象運送,雨季時就可利用河道運送。
巴本宮殿也是傳統的須彌山式造型,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十五世紀後期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修建了一座臥佛,原本上面的24座的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
1950年代,巴本宮幾近倒塌。
1960年代展開翻修。
1970年代,修復巴本宮的計劃曾經受內戰的影響,被紅色高棉政權破壞。
1990年代中期,翻修工程開始。
來自法國的考古學家將其拆除,加固地基後在其基礎上重建。
修繕團隊必須從頭開始,把30萬塊砂石拼起來。
被形容為世界上最大的拼圖。
旅遊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