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仁川中國城(中華街)自1900年代首家中國餐廳在此創立後,逐漸聚集店家,更在此形成以炸醬麵、海鮮炒碼麵聞名的炸醬麵街。我們是先從松月洞童話村轉一圈後再到中華街逛逛,人潮絡繹不絕,熱門店家不論餐廳或小吃有些還要排隊才能吃到呢!

2012年韓國炸醬麵博物館正式開館,這個博物館是由仁川市政府與仁川中區合力出資在中國城已歇業的共和春原址建造,一共規劃二層樓展出華僑經營中國餐館和與當時歷史背景和炸醬麵的演變。共和春被認定是首家賣榨醬麵的中國餐館,這裡將可看到1905年至今榨醬麵演變歷史。

據悉,它於1905年開門營業,是第一家在韓國以推出炸醬麵而聞名的中餐館。隨著時代的變遷,炸醬麵不僅成了韓國華僑特色的飲食文化,並且深受韓國民眾喜愛。從「炸醬麵博物館」展出的一件件陳舊物品中,見證了韓國華僑走過的百年滄桑。

韓國國民飲食炸醬麵,最早誕生於開港時期的仁川。在1883年仁川港開港之後,來自中國山東的華僑們把在煮熟的麵條裏放大醬和各種蔬菜拌著吃的家鄉飲食炸醬麵帶到韓國,韓國炸醬麵的歷史始於此時。

炸醬麵因烹飪方法簡單,所以逐漸受到熟識大醬文化的韓國人喜歡,在中華料理繁盛的日本佔領時期成為中國餐廳的主要飯菜之一。

在1945年解放後,隨著添加焦糖而帶有甜味的黑色春醬的普及,山東式炸醬麵變成韓式炸醬麵。而且,在1960-1970年代因米糧不足,韓國政府推出粗食和麵食獎勵政策以及低廉的麵粉價格,炸醬麵成為最受歡迎的外餐之一。

在這一時期,炸醬麵成為工人們最快,最方便的飲食,並成為全家人一起外出聚餐的主要飲食。因此,炸醬麵被很多人記為是“產業化時代的戰鬥食糧回憶中的飲食”。

002.JPG

參觀炸醬麵博物館需要購買門票(成人1,000韓圜),隨團小弟幫大家買好票後就直接上二樓。

003.JPG

參觀從2樓開始,首先以文字和帳冊等文物,介紹華僑和炸醬麵的歷史。

004.png

這裡記錄了韓國華僑的主食「炸醬麵」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歷程,也從側面反映了以勤勞質樸著稱的韓國華僑百年來走過的風雨歷程。

005.JPG

006.JPG

007.JPG

找找看菜單上一碗炸醬麵多少錢?

008.png

這張也是榨醬麵價格表1960年時才15韓圜,合台幣都不到5毛錢,這種價錢令人好心動啊,我們叫外賣的一碗就是4500。

009.JPG

雖然被列為「韓國百大民族文化象徵」,炸醬麵一開始原本是華僑苦力的主要食物。
1900年後,山東因義和團事件陷入戰亂,許多當地人被迫遷移韓國,並且以仁川為主要根據地。這些出門在外為生活打拼的人,大多只能從事出賣勞力的工作,手邊既沒有太多的食材,也沒那麼多閒功夫,於是直接把麵條放進甜麵醬中攪拌,製作出當場就能食用的家鄉味⋯⋯。

010.JPG

010-1.png

為了營造當時中國餐館的樣貌,大量利用蠟像、投影等方式,介紹中國餐館裡賣的料理和製作過程,還原當時人們吃炸醬麵的模樣。甚至還有展示出當時餐館的外送箱、碗盤等,可以看出韓國人對炸醬麵的熱愛程度!

011.JPG

011-1.JPG

012.JPG

對韓國人來說,炸醬麵還有著特殊的回憶!
在過去物質並不豐裕的時代,只有在學生入學或畢業當天,才能和家人一起到餐廳大啖這道「珍貴」的料理。現在參加完子女的畢業典禮,應該不再是吃炸醬麵慶祝了﹗炸醬麵反而成為現在韓國人點外賣時其中一個受歡迎的選擇。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020.png

在展廳裏可以透過投影、遺物、展覽資料了解炸醬麵的種類。

021.JPG

「大飽眼福」後,開始來逛街了,沿博物館前方的路往上走,會看見聳立於路口的京劇臉譜介紹。

022.JPG

023.JPG

這也是大家很熟悉的糖葫蘆。

024.JPG

導遊說這種提神飲料就像台灣熱賣“你累了嗎”的蠻牛。

025.JPG

韓國仁川中華街上,聚集著華僑開辦的中餐館以及各類商舖。

026.JPG

大排長龍的水餃店。

IMG_8426.JPG

028.JPG

029.JPG

030.JPG

031.JPG

031-1.JPG

032.JPG

據記載,1882年,清朝政府派兵前往朝鮮半島平叛,40餘名中國商人隨清軍來到朝鮮古都(如今的韓國),這被認為是近代史上第一批進入韓國的華僑。首批華僑來韓定居後,不少人以經營餐飲業維生,其中主打食品就是炸醬麵。

此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到朝鮮半島創業,到20世紀20年代,在該地區的華人增至20萬人。在隨後幾十年間動盪的歲月裡,韓國華僑遭受了戰火的洗禮和種種歧視政策,在韓國艱難地生存和發展。

1931年,朝鮮半島掀起排華事件,仁川,漢城,元山,平壤等地相繼爆發排華慘案,整個朝鮮半島的華僑被打死 142人,傷546人,失蹤91人,大批華僑逃離。

中國內戰爆發後,山東省及東北地區赴韓謀生者增加,出現第二輪華僑移民潮。1948年,韓國華僑人數達到8萬多人。

韓戰結束後,南北韓分治,中共當局不承認韓國華僑的身份,使這些原籍中國的華僑只能持台灣護照。而由於所謂的「抗美援朝」,導致韓國華僑受到韓國社會長期排擠。六十年代以後至冷戰結束前,韓國推出了一系列歧視外僑的法令,使得韓國華僑在韓國生存與發展困難重重。不少華僑選擇離開韓國,到美國或台灣發展。

據統計,韓國華僑華人目前約有2萬多人,主要分佈在首爾、釜山、仁川、大邱等地,他們的祖籍主要來自山東省。近年來,韓國政府對華僑的待遇正在逐漸改善。《大紀元》

到首爾旅遊不妨安排參觀這個特別的博物館,順道一嘗道地的炸醬麵滋味吧!

如何前往仁川中國城
從首爾搭乘1號地鐵(往仁川方向),在終點站「仁川站」(인천역)下,出站就是中國城。

炸醬麵博物館  짜장면박물관
地址:인천광역시 중구 차이나타운로 56-14 (선린동)
電話:+82-32-773-9812
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8:00
門票:成人1,000韓元、青少年700韓元、兒童500韓元,博物館套票成人3,400韓元、青少年2,300韓元、兒童2,100韓元。
網址:www.icjgss.or.kr/jajangmyeon

旅遊日期:2018-11-17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JPG

這回是第三次到首爾玩,松月洞童話村則是頭一次來,用完午餐後第一站就來到位於仁川中國城旁的松月洞童話村。松月洞童話村就和台灣許多沒落的鄉村小城鎮一樣,靠著彩繪屋子營造出新的氛圍,重新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

位於仁川的松月洞童話村原本只是一個平凡至極的住宅區,而現在卻變成可愛無比的童話世界。和一些熱門的觀光景點一樣,童話村的大街小巷裡都會出現小攤販、咖啡店等,讓遊客走累了拍累了能有休息吃點心的地方。如果想要吃飽,旁邊的中華街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據說松月洞在過去種有許多松樹,所以被稱為松谷或松山,後來因在松林間所欣賞的月色特別美麗而得名"松月洞",到了1883年仁川港開港後,松月洞開始有了外國人居住,漸漸形成異國風情的社區,但近年因為年輕人口外流,使得這一帶逐漸沒落蕭條,為了重振昔日光景,於是透過社區整體營造,利用花朵與世界知名的童話故事為主題彩繪房子的外牆,打造成童心未泯的童話村,讓大家來拍照遊玩。  

002.JPG

沿著中國城中華街右邊往上走就能走到呦!

003.png

003-2.JPG

004.jpg

整個社區在蜿蜒的斜坡上都有不同的彩繪主題,造型多變色彩繽紛且充滿童趣。 

005.JPG

006.JPG

這裡不僅深受國外觀光客的喜歡,對於韓國人來說,這兒同樣也是他們的觀光勝地,因為這邊拍照真的是太~好~看了。

006-1.JPG

繼續隨興選了另一條小巷弄逛逛。

007.JPG

好熟悉啊…釜山甘川洞的招牌魚群怎麼游到仁川松月洞來啦!😺😜

008.JPG

009.JPG

整個松月洞童話村小鎮就像一個巨大的3D童話彩繪村,真的是太好拍啦!

010.JPG

011.JPG

這裡也有賣小飾品、花圈、傳統糕餅之類的店家。

012.JPG

013.JPG

傑克的豌豆造型電線桿!

014.JPG

015.JPG

016.JPG

隨便一個轉角都是取景的地方。

018.JPG

童話村真的是小朋友們的天堂,進入童話村後,能看到的牆壁、角落裡都被畫上了可愛的卡通圖案。

019.JPG

020.JPG

021.png

走在童話村裡就像是在尋寶一樣,可能轉個小巷過個彎就能看到不同的可愛畫面,厲害的是沒有雜亂無章的感覺,全部都是與童話相關的角色或場景,有立體有平面,也有與民宅互相搭配的作品,還有......拍完這裡總覺得台灣的彩繪村實在是太小兒科啦!

 

旅遊日期:2018-11-17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1-1.jpg

早上撐著傘如急行軍般逛完已經累噓噓的大吳哥城五個景點之後,緊接著下午就要來逛被列為必逛古蹟之一的寶劍塔(Preah Khan)了

寶劍塔 Preah Khan 柬埔寨語意即「聖劍」,也有人翻譯成「卜力坎神殿」,據說這兒曾經放置大吳哥王打仗時所用的寶劍,是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於西元1191年為紀念父親Dharanindravarman II 並彰顯他征服占婆人Champa的彪炳戰功而建立的寺廟,裡面存放其父親的骨灰以及供俸父親神靈之用,也因此稱作「父廟」或者「父塔」。歷經西方學者及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整修,寶劍塔已恢復大半的原貌。寶劍塔位在大吳哥城外的東北角,東側入口前有天神與魔鬼拉著九頭蛇的雕像,但此處的神魔大多已斷頭,損壞得十分嚴重。圍牆內還有許多倒塌堆疊的石塊仍靜靜的躺在原地等待整修。寶劍寺佔地廣大,格局方正,中央有一座浮屠石雕往四方放射,氣勢恢宏如皇宮,外圍並有長800公尺、寬700公尺的城牆環繞;寺廟主體呈十字型格局,四側長廊延伸至主塔,每側入口有十九道門,長廊的設計結構是由外側往內側越來越小,越往中心點,門的寬度越寬,高度卻越低,這是闍耶跋摩七世為表達對父親的尊敬,運用建築上的設計使進入的人必須逐漸地放下身段低頭,藉由如此低下的動作使來者心中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經由如此的細微末節,不難看出闍耶跋摩七世的用心。

闍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重要節日典禮都在此舉行,曾擁有一千位教師以上的佛教大學,數千人供養和維護這座寺廟。無論在格局、功能及氣氛上都與「母廟」塔普倫類似,規模又比塔普倫大。它具有學校、修道院的教育功能,甚至是皇族治病的地方。

0001-2.JPG

0002.JPG

入口前的護誠河,橋上兩旁雕的欄杆就是以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故事為背景打造,是印度教三大史詩之一的神話故事,在大吳哥的四個城門,小吳哥迴廊的壁雕等地都有出現。它記載了一群善良的神與一群邪惡的神在合力攪動一支「巨棒」   蛇,從而使得令「銀河海洋」不斷轉動。

0003.JPG

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是一篇印度教創世神話故事……
印度教的宇宙是以眾神居住的須彌山(Mountain Meru)為中心,山下則是人類居住的地方,四周則是由宇宙海 / 乳海(Ocean of Milk)所包圍。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故事所講的是宇宙創始之初,須彌山(Mountain Meru)下的宇宙海/乳海(Ocean of Milk)埋藏著長生不老的甘露,善神與阿修羅決定合作攪拌宇宙海,以取得甘露。毗濕奴化成靈龜頂著須彌山作支點,破壞神Siva(濕婆)則是站在山頂指揮著眾神,巨蛇Naga當作攪動乳海的繩子,92個阿修羅(凸眼頭戴冠毛頭盔)拉著巨蛇Naga的頭,88個善神(杏眼頭戴圓錐型頭飾)拉著巨蛇的尾,以輪流拔動巨蛇身體方式轉動須彌山一千年。

003-1.JPG

很多頭像已不知流落何方了!導遊開玩笑說,這些頭大部分都出國了,其實就是在戰爭時被別的國家偷走了。

0005-1.JPG

0006.JPG

0007.JPG

0007-1.JPG

▲Linga林迦與Yoni優尼
突起的是林迦,男性生殖器,女生的生殖器是優尼台座,象徵子宮,是印度教對生殖崇拜的象徵。生殖崇拜寓意著生命力和創造力,印度教認為「毀滅」中包含著「再生」, 作為破壞神的濕婆是兼具了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的神,負責在舊時代結束時毀滅世界並為新世界的再生做準備。

0009.JPG

這尊在打坐的佛頭已經不知流落到天涯海角的哪個角落了!寶劍寺的建築與殿內浮雕都是精雕細琢之佳作,惟被人破壞得極為嚴重,絕大部分的佛像,都被人從頸截斷竊走,只剩下佛身與佛手之無頭慘狀,實在是令人惋惜。

0008.JPG

造於十六世紀的浮屠。

0010.JPG

0010-1.JPG

0011.JPG

0012.JPG

0012-1.png

印度教祭司和佛教僧侶打坐方式不一樣,他們是交叉著腿,而非盤腿。

0013.JPG

牆上精美的石雕可惜被闍耶跋摩八世的滅佛運動給鏟掉了!在寺廟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滅佛運動的痕跡,有些牆面上有佛龕沒卻沒有佛像。

P1410963.JPG

在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所建立的寺廟中,只要有圍牆的,幾乎都可以看到上方有著佛像的神龕;只不過在後世國王的滅佛運動中神龕被下令挖除了。

0014.JPG

巨樹在廟宇的各個空隙間盤根錯節生長,蒼勁的虯髯穿繞在樑柱、石縫、屋簷、門窗之間,,歷經千年的風雨,古樹和寺廟已經融為了一體,將寺內許多建築變成了一堆堆的亂石,石壁也因年代久遠,加上潮濕,長了一片片青苔。

0014-1.JPG

0014-2.JPG

地中海風格的寶劍塔藏經閣,是兩層圓柱的希臘羅馬式多柱的二層樓建築。

P1420029.JPG

寶劍寺為十一世紀之古建築,隱藏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神祕而古樸,又名「森林之廟」。寶劍寺和塔普倫寺一樣,曾讓叢林給吞沒。不過,塔普倫寺仍維持原樣,古蹟維修專家對聖劍寺作了較多整治。

0004.JPG

導遊說在柬埔寨蛇跟龍是同樣的東西,在吳哥古蹟裡有這種七頭雕像和長長身體的,你愛叫它七頭龍或七頭蛇都行。

018.JPG

0019.JPG

0020.JPG

0021.JPG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0022.JPG

0023.jpg

我們的參觀路線是從西門(後門)走到東門(正門),因此這裡才是寶劍塔的正門。在這裡依然有許多的七頭蛇神和獅子神守護著這座名為父廟的寶劍塔。

結束了約一個多小時的參觀 我們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 - 班蒂喀黛寺囉!!

旅遊日期:2018-09-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1.JPG

離開達松將軍廟後,車子載著我們直奔【涅槃宮】參觀。

到吳哥窟大城外圍的遺跡群旅遊,一定要來看看吳哥窟這神奇的古代醫院(涅槃宮Neak Pean)呦!

涅盤宮,是高棉語Neak Pean的音直譯,和佛教中的「涅槃」沒有關連,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因此也稱為龍蟠寺。

由宅心仁厚的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於十二世紀末所建,是為了醫治生病的古吳哥人,供奉婆門轎。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101所驛站、102所醫院……,其中涅盤宮(Neak Pean)在當時是一所大醫院,最神奇的是此地的聖水,具說它有治病的療效呢!

涅槃宮的整個佈局由五座正方形水池所組成,建築之特色在於它的方正與對稱:中央水池規模最大,象徵印度古老神話裡喜馬拉雅山上的聖湖。中央之主池為70公尺正方,主池之東南西北各有一個25公尺正方之小池。主池中心為一座直徑14公尺的圓形島廟。中央島廟是個圓形七層基台,逐漸向中心點縮小,基台小島上有座象徵「須彌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由兩隻七頭蛇王雕像 (Naga) 圍繞著。

0002.JPG

這是要前往涅槃寺必經的一條木棧道,大夥兒撐著傘行走於木棧道上,正好碰上雨季兩側湖面非常寬廣。

0003.JPG

湖面兩旁遠遠看去像似水中森林,還以為要搭船進涅槃宮呢!

0004.JPG

0005.JPG

0006.JPG

跟其他吳哥窟遺跡群相比,涅槃宮相當特別,在一片汪汪湖泊中矗立著枯枝,不論是何時來訪都讓人感到寧靜,是片非常漂亮的人工湖泊。

0007.JPG

0008.JPG

0009.JPG

涅槃宮 (Neak Pean),建於十二世紀末。

0010.JPG

據導遊說,涅槃宮 Neak Pean 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因為在大池中央浮島神廟底座有 2 條大蛇 Gana 相互交纏盤據, 故又稱盤蛇寺或龍蟠寺。 

0011.JPG

涅槃宮是吳哥王朝時的醫院,池水以具神奇的療效著稱,以現代的說法其實就是藥浴。

0019.JPG

島上有座象徵須彌山的塔,塔上每個面有觀世音菩薩雕像及佛陀事蹟的浮雕。
0012.JPG

涅槃宮由五座正方形水池所組成。中央水池規模最大,中央水池上有座小島, 小島為兩條蛇王雕像所盤繞。島上有座象徵須彌山的塔,塔上各面有觀世音菩薩雕像,及佛陀事蹟的浮雕, 圍繞中央塔四方的小池各有一個出水口,北方的出水口就是象頭、西方的出水口就是馬頭,南方的出水口就是獅頭、東方的出水口就是人頭,象徵水、風、火、土四象。 當時大水池內放滿各種了草藥,池中藥水由大水池流入東南西北池,每個池子有著不同的療效,由醫生診斷病症,再到不同方位出口, 以藥水沐浴治病。

0013.JPG

在島廟之東石雕附近,有座「飛馬救人」的雕像。雕的是一匹飛天石馬從水中躍起,一群人緊緊抓住,造型特殊。據說古代發生大洪水時,釋迦牟尼佛聽到苦難百姓的哀求聲,化身為飛馬,將百姓由大洪水救出。另一種說法則是傳說海上商人遇難,差點被女妖吃掉,菩薩化身為馬,將受難者從水面馱起,馬身前後兩側都還攀附著獲救的人體,雙腳彎曲騰空,從水面升起。

0013-1.JPG

在東方古老的神話裡常常「龍」「蛇」不分,都叫「Naga」,因此 Neak Pean 也譯為「龍蟠寺」,音直譯就是「涅槃宮」。

0014.JPG

0015.JPG

0016.JPG

0017-1.JPG

島廟正門朝東,據說內供有佛像,原有金身佛像,但現已不知去向。門口右方浮雕保存尚屬清晰完整。四面門楣上方均雕有佛教故事,東面是悉達多落髮剃度、西面是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冥思、北面是悉達多奇馬出城,馬下方有神明托著以免聲音太大驚動他人,南面已嚴重毀損。現正值雨季池水已滿,無法拍到裡面真實面貌。

0018.JPG

中央水池的東南西北水池各有一座雕像:
東池為:人面 - 象徵土。(東面原為牛石雕後來被人面石雕取代)
南池為:獅子 - 象徵火。
西池為:馬頭 - 象徵風。
北池為:象頭 - 象徵水。
在當時大水池內放滿各種了草藥,池中藥水由大水池流入東南西北池,每個池子有著不同的療效,由醫生診斷病症,再到不同方位出口藥療,病人就跪在出口以藥水沐浴治病。

0018-1.JPG

0019-1.JPG

主池之東南西北各有一個25公尺正方之小池,出口上方各有一小室,小室內有出水口。

影像 8.png

目前只開放紅色部份, 也只能在圍欄外看。

雖然涅槃寺能參觀的面積不大,建築可看性也不算很出色,但因為涅槃寺有著吳哥窟遺跡少數的水中棧道和巨大水池,在這裡很容易拍到優美的照片,卻也讓人著迷。

蔣勳老師對於涅槃寺的講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spn5htm70
 

旅遊日期:2018-09-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410858.JPG

天空還在下著雨……離開東梅篷寺後接著來到相傳為了紀念驍勇善戰的達松將軍廟。

達松將軍廟位於整個遺跡群的東北方,是一座規模較小的寺院。相傳是由微笑國王Jayavarman七世(闍耶跋摩七世)於公元十二世紀末所興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紀念這位幫他打天下偉大的將軍,當年占婆族(Chams 越南人)佔領了吳哥,Jayavarman率兵將占婆族趕走進而登上王位,為感念戰功彪炳的將軍於是建造此廟紀念。另有一說是為了祭祀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父親所建,同時也有人稱之為『姐廟』,為了紀念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姊姊而來,不論是哪一種版本,整座建築相當精簡,有3層圍牆,4面均有佛面塔,但規模比較小,最外圍長寬僅240*200公尺,柬埔寨被共產黨統治期間,還曾利用此處做為醫院。

0001.JPG

將軍廟屬於 12 世紀末的佛教建築,遺蹟的正門面向東方,而目前的入口在寺廟的西方。吳哥窟有幾座寺廟被大樹盤根錯節纏繞在一起,將軍廟算是其中之一,但將軍廟規模比較小。此廟也有人稱為小塔普倫寺,因為其外型與古墓奇兵的拍攝場景 - 塔普倫寺非常的相像,要不是有四面像可以作為辨別,不然光看照片的話,可能會搞不清楚這裡是哪裡呢。

0002.JPG

這是將軍廟的西門,也是當今唯一的入口處。在過去,這座廟的正門是在東邊,但由於參觀路線的緣故 (屬於大圈),目前能通往的道路在將軍廟的西方,所以遊客只能從側門進入。而原本的正門,也就是東門,目前已被大樹所包覆。

0003.JPG

闍耶跋摩七世蓋的寺廟都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大門上的四面佛塔。像是巴戎寺、塔普倫、吳哥城、寶劍塔與將軍廟都有這樣的建築特徵,很容易就能辨認的。這是Jayavarman七世的臉,而不是達松將軍的臉,這個微笑容貌,幾乎已成大家對於吳哥的第一印象。

0004.png

闍耶跋摩七世的雕像  目前收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Musee Guimet),導遊在解說時說吳哥窟很多的雕像都被盜賣而流落在世界各地。

0005.JPG

小小的將軍廟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被森林吞沒了........。(根據資料:十至十三世紀是吳哥王朝 (dynasty) 文明最燦爛的時期,稱為「吳哥時代」,其勢力範圍遠遠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領土,盛極一時。由於吳哥地理位置接近暹羅(今日的泰國),與暹羅戰事不斷。十三世紀中葉,吳哥王朝國力開始漸漸衰退,之後暹羅占領 (occupy)了吳哥,王室被迫遷都金邊,人民也跟隨王室移民,棄守後的吳哥漸漸凋零,幾乎完全荒廢 (abandoned and rusty),從此被煙沒在叢林 (jungle) 之中。)

0005-1.JPG

0006.JPG

這裏有著與他處不同的常耳陲蒂娃坦仙女,別有風韻。

0007.JPG

IMG_8157.JPG

牆上雕飾的蒂娃妲(Devata)都是大耳陲上戴著耳環的女神像,其中有一些像是在玩自己的頭髮,每尊姿態皆不同,婀娜多姿、微笑動人。

0009.JPG

0010.JPG

繞到另一邊,看到擺在一旁還在修復的牆面,上面的雕刻有些斑駁,有些依稀可見,看得出來是一塊一塊的大石頭疊在一起的。

0011.JPG

牆上的守護仙女雕像,有的很清晰有的卻黑了臉了。

0011-1.JPG

門兩旁有威嚴的達拉帕拉門神。

0011-2.JPG

0012.JPG

0013.JPG

將近八百年的歷史,經過了無數戰亂的破壞,再加上風吹雨淋的襲擊,再堅硬的石頭,也抵擋不了歲月無情的摧殘,風化的程度,遠勝過維修的速度,令人不勝唏噓。

0014.JPG

0015.JPG

這些堆疊起來的石塊,還沒併回去,讓人看了平添些許的憂傷。

0015-1.JPG

0016.JPG

就算是紀念戰功彪炳的達松將軍廟,也禁不起數百年歲月的摧殘。

0017.JPG

0018.JPG

這是正門,也就是東門,但已經被大樹所包覆住了。在吳哥窟有好幾座寺廟都被大樹盤根錯節纏繞在一起。

0019.JPG

整個被俗稱蛇樹的卡波克樹(Kapok)緊緊環抱著,因此形成樹中有門,門上有樹的奇特景象反而成為整個將軍廟最有特色的拍照景點了。

0020.JPG

0021.JPG

0022.JPG

0023.JPG

0024.JPG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0025.JPG

0026.JPG

堆放在地上的古蹟。

0027.JPG

吳哥獨有的交通工具 - 機動嘟嘟車。

0028.JPG

要離開達松將軍廟的時候,看到門口攤販在賣當地水果,香蕉一串都是美金一元,是超便宜的啦,問題是二個人一天也吃不完那一串呀!

影像 6.png

景點資訊:達松將軍廟(Ta Som)
建造年份:12世紀末
建築風格:Bayon Style
統治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

 

旅遊日期:2018-09-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1.JPG

東梅蓬寺(East Mebon)在變身塔以北500公尺處,從東面入口進出寺廟。 建於十世紀下半葉(952年),由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成,用於供奉印度教的濕婆神,是一座紀念國王雙親的古廟,建築風格與附近的變身塔類似,此處為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

東梅蓬寺(East Mebon)原本位於東大人工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上,只不過東大人工湖目前已經只剩下遺跡了,只能在銘碑以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見到文字的記載。由於湖水早已乾凅,因此東梅蓬寺比馬路高出數公尺。

此廟也是以須彌山的形式建造,第二層四方有石象,代表撐起世界的四大支柱,門楣上都刻劃許多印度教的故事。

東梅蓬寺與變身塔的建築風格實在太相似了,而且位置相距不遠很容易搞混,要爬文有點困難度,只好上網搜尋一一比對圖文,有夠累人的!唯一可以分辨清楚的就是東梅蓬寺四周有石象在守護著。

P1410758.JPG

此處是東梅蓬寺的正門,據說就是當時上岸參拜的碼頭。

0003.JPG

P1410763.JPG

每層平台入口正面有石獅子守護。

0004.JPG

塔牆上的圓孔是用來填充由貝殼粉、石灰和棕糖製成的接著劑強化磚牆。

0004-1.JPG

門楣上灰泥細緻精美的雕刻。

0005.JPG

0005-1.JPG

0005-2.JPG

0005-3.JPG

0006.JPG

這是東梅蓬寺保存得比較完整的磚塔。

0006-1.JPG

0007.JPG

0008.JPG

東梅蓬寺屬於印度教濕婆派,建造在東池上,就像是一座小島,但現今池水早已乾涸,實在很難看出這座寺廟是建在池子上。

0009.JPG

蒼穹下守護了千年的石獅子。

0010.JPG

0010-1.JPG

0011.JPG

歷經千年的日月風霜,已見傾斜崩圯的磚牆......

0012.JPG

0015.JPG

和變身塔相似的東梅蓬寺唯一差異是四個角落上有與真象相同大小的雕塑。

0016.JPG

東梅蓬寺主要是祭拜濕婆神,也就是印度教的破壞之神,由五座磚塔所構成,中間最高的塔象徵須彌山。

P1410721.JPG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_MG_8135.JPG

根據書中記載: 濕婆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與大梵天、毗濕奴齊名,是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俱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 ,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像徵。

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出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

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藥,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

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

~離開東梅篷寺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 - 達松將軍廟

 

旅遊日期:2018-09-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482256_426999567825124_5738230977818263552_n.jpg

離開荳蔻寺接著來到古代王公貴族才能進入的『變身塔(比粒寺 Pre Rup)』。

變身塔(Pre Rup)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 II)建於 10 世紀下半葉,是用來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舉行已逝國王火葬儀式的寺廟。柬埔寨人死後多用火葬,據說國王貴族死後在此火化,可以從印度教義中的善惡輪回解脫,變身為神,由此而來“變身”之說。

變身塔位於吳哥(Angkor Thom)最東方,皇家浴池的北方,屬於大圈的範圍。另外,變身塔是典型的 “須彌山式" 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其基座為磚紅壤,上一樓貼的是石階,上層為磚塔。它的結構與達松寺(Ta Som)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 加之這裏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看日落。

須彌山 (Sumeru) 為印度神話的世界中心,神明的居所,圍繞在須彌山四周的為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旁再圍繞著八小部洲。建築物中間的最高塔代表須彌山,周圍有四座高塔為象徵四大部洲,建築尺度更大的寺廟甚至有八小部洲。

0036.gif

高棉(柬埔寨)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蹟,吳哥窟(Angkor Wat)中的Wat即高棉語「寺廟」的意思,所以又稱吳哥寺。位於高棉西北方暹粒市(Siem Reap)北的吳哥窟,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群。

0001-1.JPG

變身塔為紅磚結構的金字塔式的寺院,創建於西元961年,坐西朝東是看日出、日落都很適合的一個景點。

_MG_7962.JPG

P1410742.JPG

0004.JPG

↑這是火葬塔,上方是煙囪,燒完後會剩下骨灰與舍利子,至於靈魂,或許就隨著一縷青煙,裊裊飄散回到另一個國度了吧。

0020.JPG

石獅子仰天瞭望隨著煙囪飄出的過往雲煙,為歷代國王送上最後的祝福與守候。

P1410707.JPG

↑這裡是中央的主塔,當時國王的骨灰就供奉於此。

0008.JPG

不堪歲月的摧殘,塔門只剩下斷垣殘壁了。

0011.JPG

台基上的塔是存放骨灰與舍利子的地方。

0013-1.JPG

石獅子仰天站在變身塔前。

_MG_8018.JPG

0015-1.JPG

這裡又高又陡的,攀爬時要特別注意,以免連滾帶爬呦!

0016.JPG

吳哥早期的建築屬於磚造建築,到了後期才開始大量使用石材,變身塔(Pre Rup)的年代比吳哥窟早了約 200 多年。

0006.JPG

0017.JPG

參觀這些古蹟,爬上爬下的,腳力與體力都是一種考驗,如果再碰到下雨困難度更是加倍.........。

0021.JPG

希臘式的圓柱形「窗花」非常特別。

0025.JPG

風化得好嚴重,只能以斷垣殘壁來形容!

0028.JPG

0031.JPG

0034.JPG

0024.JPG

登頂後雖然有點累,四處逛逛拍拍是一定要的啦,因此也沒時間喘氣。

0035.JPG

這兩棵圓圓的樹就是柬埔寨國寶樹 - 棕樹,也是製造棕糖的樹,在柬埔寨到處都看得到它。

0030.JPG

0027.JPG

中國古籍稱吳哥為祿勿、桑香佛捨。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周達觀出使真臘一年,時為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回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1819年法國將《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其後,1860年收集動植物標本的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enryi Mouhot)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使吳哥窟重見天日。埋沒於荒煙蔓草四百多年,幾乎被子孫遺忘的建築瑰寶,終於又現光采。

吳哥窟佔地約二○八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成為高棉旅遊勝地。十二世紀時的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Indravarman II)希望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約三十七年建成。整座建築完全以一塊塊大石疊砌而成,未用任何黏合劑,也未用任何釘子樑柱,充分展示出古人的建築巧思。

於1113年即位的蘇耶跋摩二世,建立吳哥窟是為了供奉興都教的毗濕奴神。由於此神的代表方向是西方,所以吳哥窟是吳哥古蹟裡少數大門朝西的建築,而西方又代表死亡,高棉人也把吳哥窟稱為葬廟。

吳哥窟是依據興都教的世界觀而建,據說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於大海之中的須彌山,是眾神仙居住的地方。而須彌山的周圍有四山嶽和四大洲,日與月在山腰間運行;高山被七重山、七重海一層層地圍繞;最外一層就是世界的邊緣。這裡指的便是環繞著主殿而建的重重迴廊和護城河了。

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占婆人入侵。當時還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驅逐占婆人,於1181年登基為王,在位三十餘年間帝國達至頂盛。

他繼位後,在首都大興土木重建吳哥城(Angkor Thom)。鑑於被外族入侵的慘痛經驗,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城城牆築得特別高又厚實,城外建護城河。如今,雖然宮殿已經坍塌,城中心的巴戎廟(Bayon)的五十四個佛塔卻依然完好,廟中記載他自己的豐功偉業, 五十四座塔代表五十四個省;每面牆上都雕刻著以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孔為藍本微笑像,這就是「微笑高棉」的由來。

1431年暹羅佔領吳哥地區,更摧毀許多建築和灌溉設施。王室被迫搬離吳哥,遷往金邊,隨著歲月的痕跡「微笑高棉」深埋於叢林中的參天巨樹之下,只餘古籍記載著這個曾擁有風光歷史的古廟群。

 

旅遊日期:2018 - 09 -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001.JPG

荳蔻寺又稱喀拉凡寺(Prasat Kravan),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位於皇家浴池 (Srah Srang) 之南。建於公元921年是曷利沙跋摩一世在位時期所建造,1960年開始由法國人負責重建。

荳蔻寺建立的性質並非作為國都中心的王國廟,也不是祭祀先王的祖先廟,而是祭祀毗濕奴 ( Vishnu ) 的寺廟。這座建築外表看起來並不特別,一列 5 個塔建在一層不甚高的台基上,但在其磚造的外表內卻有著精美的雕刻。

荳蔻寺是吳哥窟少有的紅磚雕刻建築,共分 3 座塔,建材特殊,造型有別於其他建築。中央塔內的有紅磚浮雕,磚頭的紋理泛著淡紅色。荳蔻寺和大多吳哥寺廟一樣,朝向東方,繞到 5 座磚塔的東方,還可以看到地面上引道的遺址,以及殘餘的部分塔門。

這是到吳哥窟的第一個景點,運氣真好竟然碰到下雨😂,雖然不像台灣下個不停,但是高溫溼熱渾身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相機都差點掛掉,有夠慘的!團員們都哀哀叫有點兒狼狽。一般來說柬埔寨的雨季時間約為5月~10月,如果要避開雨季可選擇11月~4月前往。

0002.JPG

0003.JPG

荳蔻寺建於公元921年,正值曷利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 Ⅰ)國王執政時期,五座塔式建築,一高四矮,面朝東方(現在唯一的入口是在正西方)。殘留至今的荳蔻寺,是一處非常簡單的遺跡,幾分鍾便可環繞完畢。

0004.JPG

0005.JPG

0006.JPG

這幾座磚塔在1960年代開始由法國人重建,雖無法完全恢復當年的榮景,但這些排列整齊的砌磚,未使用砂漿做黏合劑,磚塊間的密合度卻非常的好,可見當時的建築工藝已趨近完美。在修復的過程中,在原舊磚上補進一些新磚,於新磚上打上「CA」兩個字母的標誌,代表的意思為「Conservation Angkor」,即「吳哥古跡保育工程」的代號。

0007.JPG

0008.JPG

在這五座塔前,都有一台階,每個台階的前方都有石獅子在鎮守。柱子為八角形很特殊。每塊磚頭貼密整齊,結構緊實,歐洲的考古團隊特別欣賞這些磚塊的砌作工法。

0008-2.JPG

這些超過千年的石獅子風化得很嚴重,有的腳斷了也有的臉崩了.......。

0008-1.JPG

0009.JPG

五座磚塔按方向一字排開。

P1410697.JPG

0011.JPG

0012.jpg

中央塔內的牆壁上覆蓋著保存完好的淺浮雕,描繪了各種姿勢的毗濕奴神。是吳哥窟中保存最完好的浮雕之一,荳蔻寺的浮雕精細繁複,華麗而又崇高,有了戲劇性活潑生動的人物肢體動態,又能呈現細膩的心理靜態藝術之美,媲美世界任何文明的雕刻藝術。

0013.png

毗濕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是宇宙的保護神,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變化多端便是他拯救世界的重要法術。這個故事講的是祂的第五化身 - 侏儒瓦馬那(Vamana)戰耍魔王巴利(King Bali),話說巴利奪得了三界的统治權,驅逐眾神,眾神只好向毗濕奴祈禱求助。毗濕奴化身為一個叫瓦馬那的侏儒,在巴利的馬祭大會上向他乞求“三步之地”,魔王瞧瞧這個侏儒,心想三步能有多少,便答應下來。結果他剛一答應,毗濕奴就顯出了原形,第一步跨越天堂,第二步跨越人間,奪回了统治權。宇宙只剩下地獄了,毗濕奴停步不前,問巴利:“我第三步應該落在哪裡呢?”魔王臣服,指了指自己的頭顱,毗濕奴這第三步便放在了巴利的頭上。這便是印度教中的毗濕奴三步跨越世界的神話故事。

_MG_7909.JPG

拍個照這是一定要的啦!

43743493_1079383202230498_9215570409150218240_n.jpg

_MG_7899.JPG

荳蔻寺共分五座塔,走入中央主塔內部,塔身有五層,由下而上越來越窄,代表層層天界。

0014.jpg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72carz7GY9M

吳哥王朝的建立由於無文字的記載,因此始終帶著神秘色彩,現今外界對它的瞭解是從片段記載所拼湊出來的,宗教信仰及建築藝術受到印度直接影響,而創造出永垂不朽的古城藝術。旅人可以到那裏尋找一段滄傷的記憶 ,一座古老的藝術王朝, 一探久遠的風貌..........。

吳哥是柬埔寨的靈魂,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更是每一個旅行者心中的聖地,因此每年總能吸引超過500萬人次的觀光客,還沒去過的朋友可以考慮列入旅遊計畫呦!

旅遊日期:2018-09-03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1.jpg

這次本來是計畫要去馬來西亞檳城的,然而報名人數卻一直未見增加,因此當下立刻更改到吳哥這團,才報名完不到半小時就額滿,呼~真是好險........

我們這團共24人+領隊05:15就在桃園機場第一航廈集合準備搭乘07:30華航飛往金邊的飛機,飛行時間為3小時又20分。一早的機場人來人往,準備出國的旅客還真是多,人們臉上有笑容、有期待,當然也有分離與悲傷吧!

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遍入天)的神殿」 。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

40570014_2180933605310640_540866859377885184_n.jpg

隨團領隊和旅行社人員正在幫團員辦妥一切出關手續。

0002.jpg

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終於看到柬埔寨陸地了,一般來說柬埔寨的雨季時間約為5月~10月,從空中鳥瞰河水四處氾濫很多土地都被淹沒了。

0003.jpg

0004.jpg

41527350_436346600223889_5934713228960464896_n.jpg

到達金邊機場了。由於是跟團,領隊幫團員辦理落地簽證和快速通關,因此並沒浪費很多時間在通關程序上,柬埔寨時間慢台灣一小時。

41473052_1966655210300208_1135076899039477760_n.jpg

41477450_362872337585965_8860255341074448384_n.jpg

41482171_1885107418249265_8093588994245263360_n.jpg

在旋轉盤上找自己的行李

41553781_2212437642324837_7394614866759122944_n.jpg

機場設有貨幣兌換所  柬幣在台灣是沒地方換的。

0005.jpg

即將載我們未來7天行程的旅遊巴士。在柬埔寨二手巴士是韓國車的天下,國內淘汰的車在這裡還是嚇嚇叫的好用得很,連座位上"請繫緊安全帶"的貼紙都還在呢。

0006.jpg

0007.jpg

隨團領隊吳宏文先生

0008.jpg

當地導遊小賴,媽媽是潮州人爸爸是柬埔寨人,有很多的外號:小賴、阿城、阿猛、翔翔。他的華語跟我們沒有距離,不是"早上好"那種的。

0009.jpg

在車上跟導遊換柬幣,以應付這幾天的小費支出,這張1000元大鈔幣值是台幣10元,紙鈔上的人頭是施亞努國王年輕時的照片,車上礦泉水則是無限量的供應。

42084584_1771571746289391_5762700652044091392_n.jpg

來柬埔寨的第一餐是在"總統大餐廳"用餐,口味根本就是我們平常吃的台菜,對味極了!尤其那盤麻婆豆腐還真是下飯,8個人8道菜怎麼吃都吃不完,感覺老闆可能是台灣人。

0001.jpg

0034.jpg

用完餐後隨即拉車前往吳哥窟,從金邊到吳哥窟約324公里,在台灣的高速公路只要4小時,但柬埔寨可是沒有現代化的高速公路,所以這趟拉車之路要開個6小時才會到吳哥窟,這麼長的距離中間有二個休息站會放遊客下車尿尿、活動筋骨也可以買杯咖啡、零嘴、水果等等。

在飛機上有小睡一下了,因此此刻的心情是超興奮的,所以一路上邊聽小賴解說邊欣賞窗外風景,都捨不得瞇一下眼。

0011.jpg

來到第二個休息站了,導遊說裡面的風景很漂亮,要我們一定要去看看拍拍照。

0012.JPG

哇  果然是別有洞天,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就位於洞里薩湖邊,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柬埔寨境內西部。

0012-1.jpg

洞里薩湖意為「巨大的淡水湖」或純粹「大湖」)或洞裡湖,位於柬埔寨境內西部,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枯水期(12月-4月)湖水經洞里薩河注入湄公河,湖水平均深度為1米,面積2,700平方公里;雨季因湄公河回流,水深可達9米,面積則擴展至16,000平方公里。因為湄公河水內含沖積物質所帶來的養分,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魚蝦,無論旱、雨季都出產甚豐。目前洞里薩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倉庫」,湖的週圍有三百萬以上人民直接或間接地以漁業為生。

0013.jpg

湖邊的茅草涼亭、木棧走道....建構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出現在遊客眼前,美麗極了!

0014.jpg

0015.JPG

0016.JPG

置身在這麼美的景色中,心情想要不輕鬆都不可能。

0018.jpg

0019.JPG

0020.jpg

0021.JPG

0022.JPG

0023-1.JPG

0025.JPG

0026.JPG

0026-1.jpg

0027.jpg

每個景就像一張明信片般,真是值回票價就是水啦!

0027-1.jpg

短暫的片刻休息~真捨不得離開眼前這片美景。

0028.JPG

0029.JPG

這裡也有餐廳供應遊客填飽肚子喔。

0030.JPG

0032.jpg

道路旁的一個角落

0031.jpg

0033.jpg

柬埔寨從1960年至1991年間由於內戰連連,導致國內民不聊生,現在的柬埔寨就像4 50年前的台灣那樣,耕作工具還是很原始的那種。

0035.jpg

窗外閃過的鄉野風光及當地的高腳屋,傍晚時分這些牛群們也大搖大擺地要回家了…

0036.jpg

導遊說這種白牛很挑嘴只吃嫩葉身形也比較瘦小,另外,也是品種問題,因此給人感覺營養不良般瘦骨嶙峋的,看起來就沒幾斤肉。😁

0037.jpg

所謂的鄉間高速公路這時就親身體會到囉,一路搖搖晃晃的但坐起來還ok啦。

0038.jpg

柬埔寨本身沒有煉油廠,因此開放讓外國石油商經營,他們的汽油價格比台灣貴得多,95的就要台幣43.5,92的40.5 柴油也要39元,這在台灣中油如果敢開這種價錢肯定造成暴動了。

0039.jpg

cambodia.jpg

柬鋪寨的地圖和有吳哥城圖案的國旗。

影像 3.png

柬埔寨近代史

1960年代中開始,中、美、蘇三大國均進駐印度支那半島,在政治博弈下,柬埔寨開始發生內戰。1970年3月18日,由親美的朗諾將軍發動政變,成立高棉共和國,廢止君主制,親中親共的施亞努親王流亡於北京。適值越戰期間,南越軍美軍朗諾政府軍和北越軍赤柬軍交戰導致柬埔寨國內民不聊生。

1975年4月17日,赤棉(或稱赤柬)在美軍撤離柬埔寨首都金邊後予以攻佔,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施亞努親王並重新自北韓平壤歸國,不過迅速遭到赤柬軟禁。1976年,赤柬波布當權後宣布廢除貨幣,把全國所有城鎮居民驅趕到鄉郊,強迫集體務農,並屠殺所有知識分子。當政的三年八個月期間,實行極左恐怖統治,全國五分一以上人口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原因,是20世紀中最血腥暴力的人為災難之一。赤柬又多次入侵1975年被北越統一的越南南部,屠殺柬越邊境居民,試圖攻占越南手上的下柬埔寨(即湄公河三角洲),原不和睦的越柬關係一觸即發。另一面,越南與蘇聯友好,而此時正值中蘇交惡時期。

1978年12月,在蘇聯支持下越南進攻柬埔寨,赤柬早已失去民心,越南人民軍很快推進並於1979年1月7日攻佔金邊,建立親越南的傀儡政權,也就是柬埔寨人民共和國,不過未獲美中等國承認,保住了民主柬埔寨在聯合國的席位。但赤柬對自己人民犯下的暴行的證據,在各地被發現,越南人將所有證據公之於眾,柬共亦失去中美的武裝支持,赤棉敗走柬埔寨西北地區,靠近泰國邊境,埋下地雷陣,割據一方。

1989年1月6日,越南人民軍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更改國名為柬埔寨國,以獲得更多的國際認同。1991年,冷戰結束,柬埔寨放棄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和馬克思列寧主義。1992年,赤棉的武裝勢力覆滅。1993年,柬埔寨獲聯合國援助,舉行全國大選,親王室的奉辛比克黨大勝,洪森領導的人民黨屈居第二。經洪森威脅,兩黨組織聯合政府。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恢復君主制及國名柬埔寨王國,三度回國的施亞努重新登基為國王,重啟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良好關係。後來洪森發動政變,人民黨開始控制新政府。近年來,柬埔寨社會日趨安定,經濟恢復,旅遊業發展迅速。(維基百科)

旅遊日期:2018-09-02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71942_1807332279337443_477777304_o.jpg

位於釜山南區的釜山博物館,為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的建築物,共有7個常設展覽室。自1978年7月11日開館以來,致力於文化遺產的收集、保存、展示、研究、發掘、調查、博物館教育等,為承繼釜山傳統文化的先驅。

隨著2002年第2展示館的建立與設施補強,再次開啟了新的篇章。展覽室裡展出從史前時帶到現代的各種文物,外面的戶外展示場也有塔、佛像、碑石等石製品。這裡主要的展品為釜山及慶尚南道地區挖掘出土的文化財共6,000多件,分別為購入、獲贈或收集品。透過這些貴重資料的文化遺產,可以一窺釜山的歷史與文化。

26772133_1807332966004041_2126306120_o.jpg

主要服務內容:
文化財發堀調查研究、兒童/成人博物館講座、博物館大學等各種博物館教育、特展策劃、文化財保存與管理、資料蒐集學術研究論文及發行等。

展示內容 * 東萊館(第1館) :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三韓時代、三國(伽倻)時代、統一新羅時代、高麗時代 * 釜山舘(第2館) : 韓日關係史室、生活文化室、釜山民俗室、近代室、現代室。

26828326_1807331646004173_69996425_o.jpg

 戶外庭院展示有包含東萊南門碑、斥和碑、約條製札碑、四處石橋碑等指定文化財40多件石雕物 。

26803544_1807332326004105_971510992_n.jpg

文官石像

26857051_1807332356004102_320584245_n.jpg

26793854_1807332199337451_2050199161_n.jpg

石佛像

26855531_1807332109337460_1596123985_n.jpg

26772721_1807332249337446_1338844272_o.jpg

26754255_1807332382670766_339232508_n.jpg

26793443_1807332119337459_832509843_n.jpg

26754707_1807332062670798_248770821_n.jpg

26755432_1807332232670781_286072854_n.jpg

26793786_1807332012670803_936268582_n (1).jpg

除了參觀歷史文物之外,還有一個文化體驗館(在正門階梯的左側),當日預約可免費體驗韓服和茶道。體驗項目有:茶道體驗、傳統服飾體驗、拓本體驗、遺蹟拼圖體驗。

26696954_1807332039337467_1445127412_n (1).jpg

26696176_1807332929337378_2047925444_n.jpg

26696452_1807332919337379_2044108991_n.jpg

釜山博物館內展覽室主要的展品為釜山及慶尚南道地區挖掘出土的文化財。

26772473_1807332916004046_1639447493_o.jpg

展示內容 :
東萊館(第1館) :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三韓時代、三國(伽倻)時代、統一新羅時代、高麗時代
釜山舘(第2館) : 韓日關係史室、生活文化室、釜山民俗室、近代室、現代室。

26771862_1807332649337406_1791807785_o.jpg

26753809_1807332629337408_1711236697_n.jpg

26754035_1807332892670715_374744167_n.jpg

透過這些貴重資料的文化遺產,可以一窺釜山的歷史與文化。

26694848_1807332882670716_443308299_n.jpg

26755560_1807332546004083_1410894999_n.jpg

26696460_1807332636004074_1305012167_n.jpg

26735569_1807332529337418_1658776620_o.jpg

這是其中的展品,亦可窺見當年康熙皇帝年間頒發的教旨。

26793572_1807332642670740_941410585_n.jpg

26793432_1807332516004086_1103503871_n.jpg

26853526_1807332819337389_642179950_o.jpg

26856748_1807332676004070_1480694785_n.jpg

26803987_1807332572670747_1364980880_n.jpg

26828785_1807332856004052_1359363007_o.jpg

26696506_1807332506004087_81466616_n.jpg

金銅菩薩觀音座像。

26793327_1807332499337421_642287819_n.jpg

金銅菩薩立像(國寶第200號)。

26755571_1807332432670761_704562791_n.jpg

26853296_1807332392670765_980060383_o.jpg

從博物館右側走可到文化公園。

26793327_1807332416004096_41614731_n.jpg

26856287_1807332086004129_1317168705_n.jpg

26753860_1807332129337458_627217839_n.jpg

26696392_1807331659337505_1805294050_n.jpg

博物館外面右側的釜山銀行ATM

26781561_1807331852670819_302028462_o.jpg

26829599_1807332029337468_2062842244_o.jpg

26781415_1807331616004176_1278529504_o.jpg

26696657_1807331639337507_1828375980_n.jpg

這隻黑貓老大自在悠閒地坐鎮在門口,有時還會到處巡視呢。😸😸

26772747_1807331622670842_948575948_o.jpg

參觀完釜山博物館後還可以到旁邊的UK聯合紀念公園散散步,聽說春天時候也是個賞櫻的好地方呢。

交通:
[公車]
1) 釜山站、南浦洞方向 - 134號,下車後步行5分鐘 
2) 西面、伽倻方向 - 25、68、93號下車後步行5分鐘
3) 海雲臺方向 - 139、239、302、240號下車後步行5分鐘
4) 東萊方向 - 51號下車後步行5分鐘

[地鐵]
2號線大淵站3號出口 → 步行10分鐘

釜山博物館부산박물관官網
부산광역시 남구 유엔평화로 63 

旅遊日期:2017-10-29

Jessieの旅遊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